目录

认识论 | 如何认识和调节我们所处的社会——关于社会的形式表述(vFRS)

作者:少年vim 版本:av1.0.0 原版发布平台:<www.vim.org.cn

>

关键词:(#GS #概念 #定义 #形式表述 #认知)

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以下性质

  1. [c:社会]是具有[a:权利关系]多个自然人组成的群体及其社会化存在的总和,其客观存在不受[c:结社人]的主观认知和观念评价的影响;
  2. [c:社会]将其内部自然人的生物性供需和观念性供需以[a:权利]作为一般性符号对象,形成复杂系统,在此基础上生成以[a:权利]为基础的关系形式空间;
  3. [c:结社人]是[c:社会]的建构主体和调节对象,[c:结社人]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认知,将[c:社会]从实在意义上和认知意义上同时被对象化并次生建构;
  4. [c:社会]在形式空间和权利系统形成后开始运转,这即包括系统意义上的客观[c:社会程序],也包括主体意义上的[c:社会工程],[c:社会]为两者提供实现所需的条件化的运行环境和一般性的操作系统
  5. [c:社会空间]是一种独立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形式存在,它与[c:观念空间]的主观意义存在和[c:自然空间]的客观实质存在,分别属于不同的存在范畴,不同空间中的逻辑体系相互独立。

社会的形成、认知和调节,存在一个从“哲学+文学”到“科学+工程”的过程

  1. 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化形成和社会化过程,通过一般性符号化过程,映射为人对于社会和人自身的一般性认知,这种一般性认知的基础抽象和系统过程,通过哲学和文学得以理解和记录,并被进一步的分析或者叙事。
  2. 当符号体系和理论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于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形成基础社会科学的原型,基础社会科学的分析对象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和人;
  3. 将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到形式子集可以在较细的颗粒度上形成时,分析过程从基础认知过程中分化出来,对于人和社会的分析过程可被映射为分析社会科学,典型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分析社会科学的分析对象是特定维度和条件集合下的原型社会的子集;
  4. 在基础社会科学和分析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的基础之上,方法论意义上的应用社会科学的体系进一步形成,依托特定的社会程序、社会组织、社会动力和社会约束的支持,社会主体可以对于社会对象和社会过程进行调节,在微观意义上体现为社会行为,在中观意义上体现为社会工程;
  5. 对于社会对象、社会存在、社会过程的认知和调节,可以在不同的形式化空间中不同程度的系统性或者程序性的理解和调节,这些理解和调节只在其形式范畴内具有正当性和有效性。但往往分析主体对于这种形式正当性的约束缺少理解和把握,或者有意无意的选择性叙事,因此,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的认知和调节,往往缺少必要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基于上述形式定义和形式阐释,可以得出以下形式观点

  1. [c:社会]和[c:结社人]属于概念意义上和实在意义上的共生对象,两者同时被建构,不存在一方先于一方的[c:形式存在]。即:没有先于[c:社会]存在的“社会人”和“社会权利”。
  2. 原型[c:社会]的建构基础是[c:结社人]的[c:权利],这些概念构成的原型形式空间是关于社会分析的基础,学科化的社科理论的分析,讨论的是分型形式空间,对象和形式逻辑不完备,理解的有有效性不足
  3. 对于[c:社会]的认知和调节,存在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但只有纯形式空间的讨论可能是客观和全面的,当讨论落到社会现场时,相关分析和调节一定是主观且不完备的。

适用范围

  1. 本文是对于[c:社会]和[c:社会科学]等相关概念和体系的形式化表述,属于思想实验范畴。形式表述无所谓对错,主要强调的是在认识和分析过程中的可用性。
  2. 本文所讨论的关于社会与人的认知,属于较为抽象的知识论层面的讨论,它无法直接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叙事,需要结合更为具象的知识体系才具有可用性。

===备注区

人的维度:基于[c:人]的内生属性和可分析维度,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子集存在:[d:自然人],[d:结社人],[d:观念人],分别与其生物性、社会性、观念性共生。

权利定义:在本文的形式表述中,[c:权利]指代[c:人]在社会关系中,相互之间的社会性可交易对象(有形或者无形)的统称。在将[d:结社人]的权利关系的总和定义为[c:社会]时,[c:权利]即社会建构中人的社会性存在的一般等价标的。

社会实现:原生社会存在的实现基于一般性的[a:社会过程],这些社会过程的经常性实现表现为客观的[a:社会程序],其发展和结果遵守基础社会科学的客观认知和分析;但为了使其更加具有有效性和正当性,在认知体系、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社会主体会尝试对自发的社会过程进行系统性的调节,这一有战略规划、组织体系和调节技术的过程,可以称之为[a:社会工程]

联系方式

邮件:vim@vim.org.cn 网站:www.vim.org.cn 留言:联系vim同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