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笔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digest:digest

文摘精选

葛梯尔问题

葛梯尔问题(英语:Gettier problem,又译为盖提尔问题),是现代知识论中的一个关于知识的定义的问题。1963年,美国哲学家爱德蒙德·葛梯尔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中质疑当时哲学界公认的知识的定义:知识是得到证成的真信念(也称为知识三要素,或“JTB理论”)。他的论文标题是:“得到证成的真信念就是知识吗?”[1]。在论文中,葛梯尔提出了两个反例,说明即使是得到证成的真信念,也未必是知识。这篇论文引发了哲学界对于知识定义的一系列争论,并导致了葛梯尔问题的出现:“应当怎样补充或修改知识三要素,才能完整地定义知识的概念?”

→ 阅读更多...

2025/06/29 13:02 · 0 无评论

小历史 | 狄德罗与叶卡捷琳娜——知识分子和君王相互成就的感人故事

那是1765年的巴黎。

那一年的春天,有张广告单被贴在文化沙龙的墙上:

「为凑齐女儿的嫁妆,本人决意卖掉所有藏书。」—Denis Diderot

此人是狄德罗,法国当时最知名也是最贫困的哲学家。狄德罗把钱都用在了《百科全书》的出版上,然而等到他13岁的女儿要出嫁,他实在是拿不出嫁妆。

几周之后,狄德罗的家门外来了一位陌生但是极有派头的客人,客人自称别茨科伊,他命令仆人抬进来几个大箱子,并且递给处于震惊状态中的狄德罗一封信:「陛下在圣彼得堡,等待您的到来。」

→ 阅读更多...

2025/06/29 13:02 · 0 无评论

哲学的未来

作者:约翰·塞尔 来源:Future of Philosophy

由于本文的读者群以科学界人士为主,所以我将以介绍科学与哲学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来开始我的论述。在这二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从原则上来说,两者在主题上都是一般性的,并且都以真理为其目标。但是,尽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两者在方法、风格和前提上却还是存在重要的区别。

哲学问题往往具有科学问题所没有的三个相关特征:

  1. 哲学主要针对那些我们尚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系统性的解答方法的问题。
  2. 哲学问题往往是我所说的“框架”问题,也就是说它们总是涉及现象的大框架,而不是特定的个别问题。
  3. 哲学问题典型地与概念问题相关,它们大都和我们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征的世界有关。

→ 阅读更多...

2025/06/29 13:02 · 0 无评论

现象 | 语言是魔鬼,多客观的专业陈述,都能被意识形态的表达……

作者:陆六六@知乎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多少法学生心有戚戚焉,甚至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法治信仰等等。

但是,不好意思,你曾经的理解和这句话本身,或许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句话是伯尔曼说的,出处是《法律与宗教》(The Interaction of Law and Religion)的导言部分,原文是

“Law has to be believed in, or it will not work”。

这里的英文感受,和中文翻译出来的感觉,大家可以自己评判一下,力度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 阅读更多...

2025/06/29 13:02 · 0 无评论

<< 更新的文章

新建文章:
digest/digest.txt · 最后更改: 127.0.0.1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