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观察·思考·闲话
资源 | AI机器人生成方案(Prompt文档)分享
准备了3个通用的AI机器人生成方案(Prompt文档),放到了个人网站的知识库上和大家分享。三个AI机器人分别是: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上面机器人简介每条最后的[点击查看],到相关页面复制使用。
使用方法
- 在AI应用中建立一个“新会话”
- 复制其中一个文档中的全部内容,粘贴到AI新会话的对话框架中,回车提交
- 修改这个新会话的名称,用你自己想用的任何名称都可以,就生成了一个专用的机器人会话。
备注:这几个方案主要是为kimi准备的,理论上ChatGPT应该也能用。
联系方式
邮件:vim@vim.org.cn 网站:www.vim.org.cn 留言:联系vim同志
闲话 | 科学健身,科学心理调整
某种意义上,这两年我是给自己整了次心理上的休克治疗。体验就是:休克疗法负作用太大,如果不是有非常紧迫的需求,普通人还是慎用的好。尤其需要注意科学调整,不然和健身一样,想当然的乱搞,搞不好整出心理损伤。
前几年精神状态过于亢奋,恃才傲物,狂得没边。一直想找机会调整一下。2022在上海静默的时候,带着点躁郁的,对自己动手了,想毕其功于一役,把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模式调整过来。
基本上就是逮各种机会压制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法,持续性的带着批判的标准审视和批评自己过分外向的言行,试图让自己尽可能的理中客一些,温良恭简让一些。
然并卵。大部分时间可能确实表现得没那么张狂了,但时不时仍然会有小股情绪突破自我管制,喷涌而出。像极了装满水的软胶管,到处有裂缝呲水的样子。差不多类似于把自己从躁郁整成双向了……
反思 | 做人不能太任性,自我批评和自我管理很有必要
最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我是不是陷入到了一种心理蜜罐中,用过于个性化的自媒体强输出,在寻求一种自我心理满足的同时,逃避一些什么让自己感觉到压力的事情。这主要体现在:
- 对社会事件和社会观念有着一种过分的关注和强烈个性化(甚至亢奋)的批评态度,而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则相对的关注不够
- 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一些过分底层的知识和理论,而这些东西对工作和生活并没有特别现实的意义,而且很有可能是在重造轮子
- 过分的追求把新项目的计划和方案做到尽可能的完善,而对于落地执行多多少少有些拖延症
总而言之:似乎是在通过一种可控的务虚的精神生活,拖延未来要面临的有较大不确定的现实的挑战。——我确实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大概率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不但要反思,而且应该马上做出调整,让自己回到良性的状态上。
反思 | 价值感与虚无感——这些年来的心理发展和接下来的自我期待
一种难以言状的无意义感……整理这些年写的东西,从2012年起,包括正式的研究报告、以及个人兴趣写的那些小文字。从乱七八糟、到逐步成型、到充满洞见、到自成体系、到不过如此。感觉用了十年的时间,只是把本来如此的事物,能够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已,而那些社会存在,一向如此,也将继续如此……
去掉那些生活相关的闲话,主要三个大方向:实践向的社会创新(社会组织工作、CSR、公益产业),理论向的基础社科学和形式科学的内容。
如果说前者这些具体的议题,在工作层面未来还能作为业务的基础的话;后那些让人自我感觉良好、或者亢奋的内容。则多少让人感觉一点意义都没有,先不说是不是对的,对的又怎么样呢?无论你把人和社会看得多么的清晰,它们仍然与你无关。你能做的只是看着,像个多余的存在……
虽然说反思多也是种毛病,重点还是要去做些什么,做之前,先理理思路吧。
反思 | 理论可以创新,但不要太实验性,有效沟通是基础
整理小思想系列文章,发现在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论阐述上,有太多不精确、实验性、且过于个性化的表述。很容易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感觉。
这一方面有急于表述、措辞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短文字不足以讨论复杂问题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过分热衷理论创新和自说自话,没怎么考虑沟通的有效性。
抛开前面部分的原因,首先存在这么一个情况:关于社会和人的议题,我的很多概念和分析,事实上没怎么按社会科学的传统理论来表述,而是在借用了一些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块的基础上,在自己的一套底层形式体系和语言体系上进行的重新阐述。虽然也能自圆其说,但过分个性化和实验性了,实在不是一种沟通的好做法。
闲话 | 滴滴的赴美上市,Google的退出中国——君子不立危墙,滴滴到底怎么想的?
事件背景
- 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申请,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
- 7月1日,滴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当天收盘价14.14美元,市值678亿美元
- 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7月3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公开回应: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并补充:也包括道路数据
-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因“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各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