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摘精选
读书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15讲》
作者:陈嘉明
整理人:何必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前者和全球化是共生的,根本驱动力是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然而,这种全球化却不意味着文化的全球化也同时进展着,这里存在着内部的矛盾,也就是主导国家对非主导国家的同化。
后现代性大体上是文化上的浪潮,它宣扬差异、区别和多元主义,和全球化的”同一性“是矛盾的,折射出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问题,以及全球化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利益基础上的,根本上的社会目的论和宗教价值观,依旧藏到了更深之处,这意味着深层有危险的根茎。
除此之外,后现代的文化大多是批判的,但是,没有建构,也就没办法自我确证,也就没有上层的建筑。
综上所诉,这三者的关系很微妙,中间也有很多问题,现实上的或者文化上的,都需要保持警惕,也需要有所实现。
读书 | 《浪漫主义的根源》
作者:以赛亚·柏林
整理人:何必
前言:两个世界的后代
“一旦观念进入世界,必然焕然一改;一旦复现,本质已然变异,不复初衷。”
“伯林找到了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彰显了一个普遍的事实。不论是思想传统抑或将其具身化的人类都不是简单的整体,无法个个封闭起来,互不相干。
当浪漫主义者将某种纯粹之物尊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时,他们其实也在设计将为人类的敌人所用的武器。
同时,他们视而不见观念付诸实践的后果。任何观念,包括他们自己的观念都有可能变异为对立面。”
小历史 | 知青记忆--收获季节的乡村,秋后是怎么算总帐的
在生产队里,老乡都把知青当做最公正的人,凡是需要得罪人的工作,总希望知青担任。在他们看来,知青在队里无亲无故,没有远近亲疏之嫌,可以当公证人。也就是因此,我在生产队了担当过除生产队长以外所有的职务。记工员、会计、现金保管和仓库保管。
在春耕时分,进行小包工定分:刨4分地记1个工;当然,还有质量要求,荡平击碎。
- 首先找一个杆子,长度为2老尺。1分地即为54平方杆。标准定好后,即可进行丈量工作。
- 丈量组由3人组成:即队长、会计和丈量员。作为前导,一块一块地的丈量。定出工值,写在一块石头片上,反扣在地头显著位置(村里大块的地用牛耕地;人工刨的地大都很小,刨十几块地才够一亩)。
- 收工时,每人抱一包石片进行统计,合计值即为当天的工值。
在收获季节,地瓜都是在地里按照分配比例分给各户,在分配的时候,有一个角色社员都不愿担任,那就是抓阄员,怕得罪人。这时候,自然是天降大任为我也。
国情 | 为啥有关部门解决个问题那么难——与时事无关的国家治理案例
事情来了,有人上报。
这个事给了小A,小A是基层办事员;小A做不了主,上报给小B,小B是主任。
小B发现这个事涉及到大D,大D是调任的老上司,他之前跟这个事有瓜葛,正常办理就爆雷了,就问了小C怎么办。
小C是分管局长,大D以前的下级,这事跟他也有关系,所以他不想管,就不想签字,让小B自己签了直接办,自己负责。
小B觉得,这事他签,小C不签,以后追起来太麻烦,他也不签,但是明面上也不说,就拖着。
结果这事就给忘了。
思想 | 土地财政的转型升级与城市居民的资产福利再配置——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作者:赵燕菁(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常务理事) 原标题:《城市化、信用与土地财政》
摘要: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任何公共服务的改进,都会外溢到国有土地上。政府可以直接从土地升值中收回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倒过来,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为中国住宅的本质就是资本品,附带了作为其资本收益的“公共服务”及增值空间。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先租后售”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改革就是一系列选择。但哪个选择真正改变了历史,当时并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财政”就是如此。从诞生到形成,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甚至“土地财政”这一名词,也是后来才想出来的。但正是这个来路不清、没人负责、甚至没有严格定义的“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成为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的根源。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土地财政”。这一模式是否可以持续?是否还能改进?还是必须全盘放弃?乃是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但由于“土地财政”被“房价”、“腐败”、“泡沫”等敏感的社会话题所绑架,摒弃“土地财政”,几乎成为学界和舆论界一边倒的共识。本应客观、专业的学术讨论,演变成了指责“土地财政”的竞赛。好的“学术”,不在于告诉人们众所周知的“常识”,而在于能解释众所不解的“反常”。“土地财政”之所以抗风而立,批而不倒,就在于其有着不为学术界所知的内在逻辑。“土地财政”背后的经济含义,远比我们大多数人知道的深刻、复杂。本文试图以“信用”为主线,重新评价“土地财政”的功过,思考“土地财政”改变可能带来风险,探讨改进“土地财政”的可行路径。
分析 | 兔子和鹰酱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英国学者对中美摩擦的分析
作者:佚名 原标题:英国佬对贸易战的看法
前言:中美摩擦无所谓谁先动的手
今天拿着presentation找导师修改,一边改一边跟教授闲聊,就说到国际政治了。不得不说英国佬玩政治上,想法和眼光还是有的,不管媒体怎么宣传,高级知识分子对局势的见解还是可以的,和老头子聊了聊,我对中美国际局势感觉有了个全新的视角。
和他聊聊贸易战,我说中国其实并不愿意贸易战,而且也并没有主动发动贸易战,美国的很多指责都是无稽之谈
教授说他知道,但这根本不是本质与重点,他认为贸易战本质上依旧是中国对美国的战略进攻,不管贸易战是不是美国主动挑起的,就算是,那也不如说是中国人逼迫美国人主动挑起的贸易战。这又要从98年到08年以及08年至今的局势演化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