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笔记

放慢,走稳,深呼吸……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idealab:method:vtis

vim文本标注符号系统(vTIS)

作者:vim 版本:av3.5.0r 注册文库:vim笔记 更新时间:2021.5.30

特别说明:vTIS符号标注系统会保持持续的升级更新,最新正式版本会在vim笔记的专题页面“http://www.vim.org.cn/doku.php?id=doc:methodology:vtis”保持发布,建议关注。有任何问题,可以邮件给vim(vim@vim.org.cn)交流咨询。

一般文章写作基于的是自然语言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概念和叙述的混合,通常比较随意,很容易导致歧义和误导;但另一方面,如果像数学和逻辑学那样,用极其严谨的逻辑符号来表达,即不容易使用,也不容易理解,并不适合一般人使用。

为了在日常写作和记录过程中,表达得尽量精准和严谨一些,但又不至于出现“作者觉得麻烦,读者看不明白”的情况。vim同志借鉴Markdown基本语法wiki语法的经验,在传统写作的符号标记的基础上,参考IT互联网领域和数学领域的一些常用概念和符号系统,试着整了一个轻量级的vim文本标注符号系统(以下简称“v标注符号”或者“vTIS”)。

v标注符号的主要应用场景:

  1. 日常想法和阅读材料的记录整理:对于一些原创性的想法以及看到的材料,进行随手的记录,或者日常性的归纳整理
  2. 一般性书面讨论:在进行书面形式的沟通(或辅助沟通时),对于认识比较混乱的概念和逻辑进行标注,避免不必要的错维争论
  3. 正式写作:在进行相对比较正式的写作时,能较为精确的表达相关内容
  4. 微博、朋友圈、抖音的短文本分享:在自媒体中发布150-300字之间的短文字分享时,或者短视频的文字描述时,适当精准的表达相关意思

[vTIS]使用说明

使用[vim文本标符号系统|vTIS]时只需在文章中任何位置(建立在文末或者文首),添加一句话:“本文内容标注采用vTIS符号标注系统”即可,无需其它更多操作——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用用它,但懒得加这句话,也没有关系,反正,影响力、backlink什么的,一切都素浮云~~~

v标注符号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主要目标

1. 在写作和记录时,让文章里的概念定义、逻辑层次、叙事程序较为精准且可读; 2. 没有相关经验和习惯的人,在半小时内参考一下说明,就能凑合着上手,并能越用越好用; 3. 在追求作者表述的内在定义和逻辑的一致性的同时,同时考虑可能的外在知识体系的兼容性和可连接性。

  • 设计原则

1. 尽量使用现有的计算机键盘常用的符号进行标识,少用需要特殊方式输入的字符; 2. 尽量与现有的文章写作、IT命令的习惯符号用法兼容,以及尽量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如无必要,不做重构; 3. 尽量使用国际通用的半角符号,扩大适用范围;注释默认使用全角符号,减少和markdown等语法的冲突

备注:不太容易做到,不过先弄一个极简的版本出来先自己用着问题应该不大,先弄着吧,啥时候自己觉得用得比较成熟了,再推广。


v标注符号的基本用法

[vim文本标符号系统|vTIS]的应用案例

例文A:

“当一个人表达一个意思时,Ta表达的绝不仅仅是Ta所说的那些话字面上的意思,事实上还包括了这些话背后的一些潜在的信息和知识,以及构成这些话语表达的认知方式和话语体系,还有这些话内置的一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甚至这些话将可能导致的现实后果。 ”(a:vim)(O:这里讨论的是为什么理解一个人的意思那么的难,以及如果才能理解一个人的真实意思)<n:理解、沟通与话语合法性@网站:vim笔记>

例文B:

“党对于公共事务的组织过程和发展过程,用一个更常见的概念表述就是[党建],在中国,党建的本质事实上是国家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组织化过程和治理过程,也就是说党建的目标是为了让国家社会更有效、更规范、更正义,或者说:让这个国家社会更有[e:正当性]:(#政治学,|合法性)。这意味着大量的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公共品需要提供,并且配套着国家层面的组织化动员。”(a:vim@业擎社创,d:200722,o:原文讨论的是“中国公益的现代化和本土化”,这一部分是其中关于社会公益和国家治理的讨论,用于帮助理解){#党建与国家建设}><n:中国公益的现代化与本土化——公益性质变迁、国家社会关系与公共事务思维@公众号:业擎社创>

以上两篇文字就是[vim文本标符号系统|vTIS]的典型应用,它即是一段完整的表述,可以表达一段在内容和逻辑上较为完整的话。它的应用场景包括:

  1. 直接在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上以短内容的形式发布;
  2. 一篇文章的相关章节中,引用其作为注释及阐述内容;
  3. 在一段完整的长文章中,被“标记”(/截取)出来,方便查询和收藏;
  4. 将若干段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这样的小文字,组成一篇文章的内核,然后在此基本上写成一篇完整的内容。

为了更好了记录或者创作这样的焦点内容,vim同志参考IT互联网领域的程序语法、格式语法、命令行语法等经验,弄出了一系列标记符号及语法形式,通过适当的表达式,可以更好的满足相关写作和记录需求。

基本表达式

基于现实应用场景,参考IT互联网字符界面的命令行模式设计,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对象标记域],(对象注释域),{索引命名域},<链接跳转域>。

  • 简单表达式(适用于一般记录):[标记对象]:(注释内容)<链接跳转>
  • 标准表达式(适用于一般写作):[标记对象|对象别名]:(参数符:注释内容){参数符:命名}<参数符:链接跳转>
  • 完整表达式(适用于研究性写作):[类型符:标记对象|对象别名.]:(功能符 注释内容,类型符:注释内容.){功能符 命名,类型符:相关范围.}<功能符 跳转对象,类型符:相关范围.>

备注:表达式中如果标为“功能符 相关内容”的,两者之间无需空格,这里的空格仅为了便于本文阅读,本文的后续部分均采用此原则。

内容域的基本含义

  • [对象标记]:用于对文本中的要点内容进行特别标注,说明其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作为后面功能区的作用对象。
  • (对象注释域):对前面的标记对象,提供简单的说明、补充、标记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其含义。
  • {索引命名域}:为本文本(或指定范围)内建立唯一的对象命名,或者建立锚点命名方便跳转阅读。
  • <链接跳转域>:为对象的延伸阅读提供一个跳转的链接指向,方便读者跳转到相关网页、文章或者内容书签外,延伸阅读。

备注:为减少过程中切换中英文输入法不方便,方便非中文用户使用,所有的符号默认均为英文字符下的相关符号,同时兼容中文的相关符号;同时为了不与markdown等语法的渲染冲突,在使用[]定义对象时,在[]和()之间添加“:”符号隔离,在使用“”定义对象时,可以不加“:”符号。


内容[块,域]的标记符号

对象标记域

说明:用于对文章内容的要点进行特别标记,说明其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使读者的认知在作者希望讨论的焦点上或者框架内。

表达式:[参数符?标记对象|对象别名]

对象标记符号

  • “强调内容”:说明被双引号标记的内容较为重要,可能有特定涵义、对文章内容有重要作用、又或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做特殊理解等。
  • [标记对象]:界定一个基本文本分析对象,声明这是一个有明确涵义的节点性独立文本要素,其内部不应被前后文断句。

标记对象别名

说明:对标记的对象,起一个简明的别名或者简称,方便理解和引用表述。

表达式:[标记对象|对象别名]

标记对象类型

说明:标记对象可以添加参数符号,以更精准的说明其类型,参数符需要位于标记符号对中,参数符之间用集合符区隔或者连接。

  • [n:指称]:说明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对应的一个名称,包括:特定的人,特定的物,特定的事件等。不包括抽象的某种概念或者表述。
  • [c:概念]:说明这是一个基于特定概念和逻辑表述出来的形式对象,是认知层面的抽象表达介质。
  • [a:属性]:说明这是相关对象的一种特点,属于该对象的某种内涵的性质。
  • [p:命题]:说明这是一个对于某件事物的陈述性表达,基于的是主观认知基础上的观点叙事。
  • [d:维度]:说明这这里存在着特定的分析路径,有必要结合上下文了解作者基于这个对象到底在阐述些什么。
  • [f:函数]:说明这里在做微观结构化的表述,这个对象准确意思取决于其所属函数条件实现。
  • [m:模型]:说明这里指得是一种系统性、结构化的中观层面的表述,这个对象由一系列的构成子对象、过程、条件、数值等共同建构。

对象注释域

说明:对前面标记的对象,提供简单的说明、补充、阐述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其含义。

  • 表达式 句内注释:(功能符 注释内容A,类型符:注释内容B)
  • 表达式 段后注释:(+段后注释名;段后注释内容+)

为保障内容的易读性,将注释在书面形式上分为“句内注释”、“段后注释”、“文末注释”3种,如果没有特别申明,注释默认为“句内注释”.

  • 句内注释:在一个句子(电脑上体现为指未经人工换行的段落)内对内容对象进行注释。
  • 段后注释:在包括相关内容的段落后,用专门的独立段落进行阐述,段后注释应有“段后注释名”,并在文末的注释区中进行注册,提供索引。
  • 文末注释:在文章的末尾的注释区中,对标记对象的更多的说明和注释,文末注释应在注释区中注册“文末注释名”并提供索引。

备注:段后注释的性质在vTIS中被定义为“块”,默认形式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也可以用块符号进行标记,相关使用方法及说明及在本文的“文章内容的分区应用”中查询。

注释标记符号

  • (注释内容):表明这里的内容是对前面标记对象的注释说明。

备注:原则上同时可以用半角括号(即英文输入法时的括号)或者全角括号(中文输入法时默认的括号),考虑到切换输入法的便利性,建议使用半角符号,这个时候为了避免与markdown语法的渲染冲突,建议在[]和()之间添加“:”进行隔离。

注释功能符

表达式:(参数符 注释内容)

  • (:说明):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作者对前面“标记对象”(/强调内容)进行的说明性内容。
  • (#标签):表示标记对象有多重讨论角度,可以标签参数提供的视角去理解本对象。
  • (|同义词):表示讨论对象有同义或者更简洁的相关用语,可以选择这个用语来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 (&补充内容)or(补充内容&):表示标记对象的表述不完整,在其之后或之前,需要补充相关内容,对标记对象进行相对完整和相对准确的表述。
  • (/选择性内容):表示标记对象还有其它性质,可以根据前文后场景,选择不同的性质理解其需要表示的内容。
  • (^文末注释名):表示标记对象有比较长的注释,为避免影响阅读节奏,相关说明内容放在本文最后的相关条目中,可以根据文末注释名查询相关内容。
  • (_段后注释名):表示标记对象需要比较长的注释,为避免影响阅读节奏,相关说明内容将在本段后进行专门的阐述,可以根据文末注释名查询相关内容。

备注:如果注释区中没有任何功能符(或类型符)标识,默认视为采用的是“说明”功能符标识。

注释类型符

  • (a:作者):前面标记对象的作者(口头或者书面的创作者)。
  • (e:编辑):标记对象的编撰者(对内容进行过二次创作,非简单记录)。
  • (m:月份):本条注释的记录月份,共6位,包括4位年份+2位月份(1-9月记录为01-09)。
  • (d:日期):本条注释的记录日期,包括6位短日期(年份简写后两位)和8位长日期(完整年份)。
  • (t:时间):本条注释的记录时间,包括4位短时间(时分)和6位长时间(时分秒)。
  • (q:引用):表示来自第三方关于标记对象有相关的表述和阐释。
  • (r:文献@来源):表示标记对象的内涵和内容源自相关文献,包括文献名称、@来源、a:作者等。如果只有文献名的,一般应在文章的文献区中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

备注:注释内容应该放在注释符号对内,用于对内容的精准注释;注释内容正常情况下应紧跟着内容对象后面进行说明,也可以放在段后或者文末。


索引命名域

说明:用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文章内的被标记对象进行统一命名,方便内容的查询参考、延伸阅读和跳转。该范围被称为[命名区]:(|命名空间),指一组命名锚点和命名对象的专用命名数据库.

表达式:{#锚点,|命名,%适用范围}

命名标记符号

  • {参数符?对象命名}:表明前面的标记对象将在指定范围内命名为特定的名称,用于在该范围内引用和跳转。

对象命名功能符

  • {#锚点命名}:将标识对象定义为一个跳转锚点,用于在跳转阅读时定位相关地点
  • {|名称命名}:将标记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唯一命名,用于建立一个唯一、简明、可索引对象名称
  • {%命名空间}:将标记对象的锚点命名和对象命名注册到特定的[命名空间]中,结合对象命名参数符使用。

备注:没有特别申明的情况下,命名空间指向本文档的命名区,也可以指定为特定的文档、文集和文库的相关内容。

对象命名参数符

  • {a:注册文档名+版本号}:将锚点或命名范围注册到指定文档(Article)中,标识对象在这一文档中具有唯一命名,可多个文档使用同一注册文档。
  • {b:注册文集名+版本号}:将锚点或命名范围注册到指定文集(Book)中,标识对象在这一文集中具有唯一命名。
  • {l:注册文库名+版本号}:将锚点或命名范围注册到指定文库(Library)中,标识对象在这一文库中具有唯一命名。

备注:对象命名的参数及命名空间的使用,结合[文章、文集和文库]的用法来用,以其为相关参数,如未设定相关参数或者没有特别说明的,对象的“锚点和命名”的适用范围为本文档。如果文章存在多个层次的相同的命名,且在应用时发生冲突时,官方命名在注册文库中的命名拥有最高的优先级,文集、文档渐次;自定义命名反之,当前文档中的命名具有最高优先级,文集、文库渐次。


链接跳转域

说明:提供命名对象及标记对象延伸阅读的具体地址,可以是网址或者命名空间内的命名对象。如未设定相关参数,访问对象范围在本文章范围内

基本表达式:<功能符 跳转对象,类型符:链接注册区>

跳转符号

  • <跳转对象>:表示前面的标记对象,可以通过访问指定的内容或者地址,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或者获得适当的阅读逻辑。

链接跳转功能符

  • <特定网址|别名>:直接跳转至指定的网址上,这里可以通过“|”设置本网站的别名。
  • <#指定命名锚点>:跳转至在指定命名空间中注册的指定命名锚点上。
  • <|指定命名对象>:跳转至在指定命名空间中注册的指定命名对象。
  • <%命名空间>:跳转至指定的命名区中。

备注:如果没有特别注明,默认视为跳转至本文命名区的命名对象上。

链接跳转类型符

  • <n:社交媒体帐号@社交媒体>:跳转至指定社交媒体的指定帐号的专属页面。
  • <a:注册文档名+版本号>:访问默认命名空间内的指定文章(Article)的特定版本
  • <b:文章名+版本号@注册文集名+版本号>:访问指定文集(Book)范围内的特定文章
  • <l:文章名+版本号@注册文库名+版本号>:访问指定文库(Library)范围内的特定命名对象

备注:如果使用了社交媒体跳转的应用,原则上文末的命名区中,应有社交媒体定义版块,如果引用的都是众所周知的知名媒体,该部分也可以略过。


高级应用:参数符

说明:用于精简定义文本对象、注释、命名和链接的性质和用法的一组符号,包括:功能符,类型符,集合符,其它基本符号。规定域空间符号对内的参数符,原则上都应该是英文环境下的半角字符。

功能符

说明:用于定义符号后面内容的相关功能,用于更精准的对相关内容进行操作,形式为“特定功能符 相关内容”

表达式:(功能符 对象内容)

  • 内容域界定符:用于定义特定功能的内容区间,以成对形式出现,如[],{},(),<>均属于此类
  • 功能申明符:用于不同内容区中相关具体内容的定义说明,包括#,^,|,&均属于此类

备注:功能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内容区分别定义,原则上在较高抽象程度上,相同的参数序具有类似的内涵和一般用途。

类型符

说明:用于定义对象和注释等内容的相关内容的类型性质,用于精准表示文本对象、注释、命名和链接等,形式为“特定字符+类型符”。

表达式:(固定类型类型:标记对象or对象注释)或者(自定义类型类型;标记对象or对象注释)

  • 固定类型[类型字符:]:用冒号“:”标记,表示该类型是由vTIS标记符号系统统一定义的对象类型
  • 自定义类型[类型字符;]:用分号“;”标记,表示该类型是由作者自定义的对象类型,自定义类型需要在指定的命名空间中进行定义申明。

集合符号与其它符号

说明:当讨论的内容存在多个要素和多重维度时,展示其组成,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标注,便于了解讨论的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 单元集合符[,]:表示对象包括同维度同级别并列的多个独立要素,每个要素之间随机排列
  • 连续集合符[-]:表示对象包括同维度同级别并列的多个要素,两个被连接的要素存在某种连续性关系
  • 层次集合符[·]:表示符号前的对象所属的逻辑层次,包含于符号后面对象所属的逻辑层次
  • 多维集合符[+]:表示对象包括多维度的多个独立要素,每个要素所属的维度集合才体现所要表示的完整含义。

备注:集合符表示这个对象由多个要素、多重维度共同建构,需要复合性、系统性的理解,展开来会相关的复杂,先把基本用法列出来,后续再完善,

其它基本符号

  • 补充说明+与[&]:表示这个符号之前之后都存在标记对象或者注释,其内容的集合能更全面的了解对象的含义。(可能也有机会用于相关逻辑运算)
  • 并列属性+或[/]:表示这个符号前面的对象,均为标记对象的内含性质,其内容的抽象的表述能更深入的了解对象的含义。(可能也有机会用于相关逻辑运算)
  • 任意替代[?]:用于内容域的符号对内,表示该符号可能是任何一个可能的替代符号
  • 结束符[.]:表示该区域内容到此结束,以后无相关内容
  • 归属符[@]:表示@之前的对象属于@之后的对象的组织部分或者一个单元
  • 对象未完成[++]:用于标签域的最后,表示前面的标记对象只是整段文字的一部分(通常是总述或者引语),后面还有相关内容
  • 对象全收束[–]:用于标签域的最后,表示标记对象全部内容结束,后面还有相关内容

文章层面的高级应用

版本标识与文库标记

说明:为确保对作者所表述内容的连续性和演进过程的了解,同时参考软件工程的版本管理,对文章及其汇编内容以版本号的形式进行标注管理。参考软件工程领域的版本标识体系,版本采取3×3的多级版本标识体系

基本标注表达式:ArticleVer:x.y.z(p/r/i/c/s) · BookVer:x.y.z · LibraryVer:x.y.z

文章、文集与文库

说明:文章根据是独立单篇文章、属于相关文集、以及是否在特定数据库登记,采取多级版本号,其中文章自身的版本号是必备的。

  • Article表示单篇文章(简写为:AV),即这是一篇完整的、独立的文章。
  • Book表示文章集合(简写为:BV),表示单篇文章属于有内容及逻辑关联的系列文章的一部分,本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可以参考包含本文章的哪一部文集。
  • Library表示文库(简写为:LV),表示文章或者文集的正式版本在特定数据库中进行了登记,该数据库对本文有更正式的阐述和完整的版本存档。

备注:每篇文章默认都有Article版本号;Book版本号只在文章被收录进某文集/书,值得关联阅读时加入;Libray版本号指文章的正式发布渠道,里面默认提供本文的最新的版本、历史版本、以及相关内容的正式解释。

版本号

说明:根据文章(文集、文库)的更新性质,用三级的版本号,分别表示文章的改动是根本性的、改进性的还是细节修订型的。

  • X:代表根本性调整,指本文章较上一版本,有结构性、逻辑性和定位等方面有很大的调节和改升,一定程度上修改了前面版本的核心内容
  • Y:代表改进性调整,指本文章在保持上一版本的核心表述和逻辑的基础上,在部分重要内容、结构、表述上,有比较重要的调整
  • Z:代表修订型调整,指本文章仅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表述和非核心的结构,做了较小的优化和修订。

备注:原则上,每一篇文章在草稿阶段均从PV0.0.1开始写;初步可用,但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完整的,可以以PV0.1.n开始内部引用和发布;只有在文章已经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再以PV1.n.n的版本号对外发布。

版本发布标识

说明:文章在对外发布时,原则上应该增加发布标识,以方便确认本文发布时的大致用途和目标

  • p表示Publish,指在互联网等公开场合发布的版本
  • r表示Register,指在特定数据库注册过的版本
  • i表示Inside,指本文仅是作者本人或者创作团队内部使用的非正式版本,可能含有不完善和私有性的内容
  • c表示Community,指本文是与相关社群分享的协作性版本,可能含有仅面向部分对象的私有性的内容
  • s表示Share,指本版本是向特定对象分享的版本,有针对性的内容调整

备注:文章如果没有相关标识的话,默认指作者写作中的过程版本,限作者个人使用;外发版本原则上应该带有版本标识,如无参数,可以默认当作Inside版本。


文章内容的分区应用

文章内容的功能分类(区,块,域)

  • 区(标识符“===分区名:”):文章中有着功能性用途差异的部分,如正文区、注释区、命名区等,通常不同的区域对文章的显现发挥不同的功用。
  • 块(标识符“+++块名称;”):文章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部分,一般内容相对完整、与前后文相对独立,以段的形式或者完整表达式的形式存在,可以是前文的注释内容,也可以文章实质性内容的核心
  • 域(标识符见本文“基本表达式”部分):文章中的表达式中,用不同标注符号标记出来的功能部分,包括:对象域,注释域,命名域,跳转域。

文章主要分区类型及其符号

说明: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文章的视觉可读性,同时考虑与常用互联网格式语法的兼容性。

表达式:===分区类型(注释){命名}<跳转>

主要分区类型:

  • ===导读区:本区域的内容是帮助了解本文章核心内容、关键词、作者、版本、库注册等信息
  • ===正文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体内容部分
  • ===注释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中所有文末注释内容的汇编索引
  • ===术语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中标记对象中“指称性对象”和“概念性对象”说明的汇编索引
  • ===文献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内容中所有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汇编索引
  • ===命名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内置的命名空间,包括本文所有命名对象的汇编索引
  • ===媒体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本文中所有访问媒体的汇编索引
  • ===类型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文章自定义的类型说明,如(v;)表示[n:vim]同志的发言,官方定义的类型,原则上以本文档标准为准
  • ===附录区:本区域的内容是正文相关内容讨论到涉及,需要延伸阅读,但不太适合直接放在正文中的内容

备注:一般文章不需要包括以上所有的分区,一般来说,导读区、正文区、注释区是核心内容,一般文章包括这几部分即可;如果是较为严谨的内容创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相交区域内容。

外部内容调用

如果有经常使用的自定义的命名、媒体、类型等内容,也可以统一准备专门的自定义文件,然后在相关分区中直接调用。

表达式:“~调用外部自定义内容@l:文库名/b:文集名/a:文档名”

调用说明:注册了文库的调用指定文库中的相关文档;指定了目录的调用指定目录中的相关文档;没有注册文库的,直接调用本文档所在目录下的指定名称的文档。

备注:默认自定义文档名为“parameters.vtis”。(:具体格式规范以后完善)

文章内容的层次分类(篇,章,节,段,句)

  • 篇:包括所有功能区部分的文章,一般体现为一篇独立的文章
  • 章:当一篇文章中包括若干个相对完整的讨论角度、层次或者对象,其共同构成一篇文章时,这些不同的叙述可以以章的形式分开。
  • 节:文章中具有较为完整的内容,或者较为完善逻辑表达的连续的若干段内容。即通常所说的大段。
  • 段:文章中对于特定点,有较为完整表述的一段话。通常自然段表述的内容。
  • 句:对于一个意思有相对完整的内容和逻辑表达的最简单的一句话。

备注:本部分内容先留着,暂时没太大用途,后续应用场景多一些,用途再高级一些后,再考虑相关内容的展开

文章层面的特殊符号

  • 分节标识“---”:表示该标识之后的部分,可以与之前的部分相对分开。之前的部分相对完整,之后的部分适合以新的独立的内容章节来呈现。
  • 分节结束“…”:表示之前的分节,在这里正式结束,后续为新的内容分类。
  • 块标识“+++块内容+++”:表示该标识之间的内容的是作者特别定义的块内容,可用于文首的摘要、文中和文末的备注

备注:特殊符号一般可以不用,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识别,如果是严格表达,或者特殊应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些特殊符号。更多的特殊符号,根据应用场景具体添加,通常采用三个连续的符号的形式。

典型应用说明

  1. 在微博、朋友圈、短信等应用场景中,或者个人记笔记时,因为主要是块文字,且内容发表人的信息非常明确。块文字的整体范围可以不用符号界定。但如果相关内容未来考虑在此基本上写大段文章,或者考虑内容被转载的情况,进行完整标注会更合适;
  2. 如果以注释域(或者其它部分)使用了自定义类型(;),原则上文末的类型区中应有条目对其进行定义,或者通过(~引用)的方式进行定义;
  3. 如果在跳转域使用了社交媒体跳转的应用,原则上文末的命名区中,应有社交媒体定义版块,如果引用的都是众所周知的知名媒体,该部分也可以略过。
  4. 版本升级过程中,如果文章没有对外发布,且无需做版本分支,那么,Z层次上的小内容调整,可以无需保持过程版本,在下一个版本中再升级即可;
  5.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用的表示各种域的,可以用“”作为所有域类型的通用符。

vTIS使用说明

使用[vim文本标符号系统|vTIS]时只需在文章中任何位置(建立在文末或者文首),添加一句话:“本文内容标注采用vTIS符号标注系统”即可,无需其它更多操作——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用用它,但懒得加这句话,也没有关系,反正,影响力、backlink什么的,一切都素浮云~~~

联系方式

idealab/method/vtis.txt · 最后更改: 2024/08/28 19:13 由 127.0.0.1